港滬深崛起 台股邊緣化

作者: 記者劉家熙╱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9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劉家熙╱台北報導】

台股自民國80年之後上市家數由221家躍升至逾810家,成長2.67倍,全年成交金額由9.6億元成長至20.24兆元,成交金額僅成長1倍,但臨近國家包括香港及大陸滬深兩股市快速崛起,台股被邊緣化的現象逐步現形,台股在大中華股市出現「失落的20年」,如何重新喚回市場的買氣,成為最重要的課題。

在市場長達20年的邱姓營業員無奈的說,民國70年時股市沸騰,當時營業員的薪水可以說是「日進斗金」來形容,當時四大金釵的四位天后級的營業員,單日佣金上看百萬元,薪資高的驚人,但20年後,營業員受到電子下單、高退佣制度及投資人陸續退市的影響,每月薪金勉強突破22K就很不錯了,跟以往「極盛」時期,不可用日而語。

根據台灣灣證交易所資料統計,民國80年5月9日台股最高曾到6,305點,至101年最高點8144點相較,台股經過了21年的時間,台股僅上揚29%,若21年複利1%投資報酬率約23%,台股近21年來的投資報酬率不到2%水準,相對近20年來房價動輒飆漲數倍的投資報酬率相比,的確失色。

此外,台灣證券市場明顯失去成長動能,特別與鄰近國家相比,明顯落後其餘亞太市場,根據券商公會統計,我國證券市場在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快速成長,因證券市場快速有效率的挹注高科技產業及具發展潛力的中小科技事業必要的資金,成就了台灣電子王國,對國家經濟貢獻有目共睹,證券市場也在當時快速成長。至101年底,證券市場加權股價指數為7,699點、總市值(含上櫃)23.09兆元、上市櫃1,447家。

但台灣證券市場在最近10年間(92年底~101年底),成長逐漸減緩,相較於鄰近香港、新加坡、韓國及上海,明顯失去成長動能。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很擔憂的說,台股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太多,目前終於擺脫了證所稅的陰霾,若能夠不再受到美國聯準會寬鬆貨幣政策退市(QE),台股才有好時光來臨;資深股民阿土伯說,他已經80歲了,人生不是再問錢了,但台股受到證所稅的影響太大,這次擺脫了證所稅的影響,台股可能會回到大開大放的好時光了。

……..文章來源:按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