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7月6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記者于國欽╱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5)日發布物價報告指出,受消費低迷影響,6月消費者物價(CPI)年增率0.60%,排除春節因素,這個漲幅創下近32個月最低,而外食漲幅也創下近25個月最低,惟這並不代表台灣已出現通縮。
主計總處同時公布第2季CPI漲幅為0.80%,與月前的預測數完全相同,月前主計總處預測第3季為0.51%,但能否這麼平穩?主計總處官員說,歷年第3季物價深受颱風影響,第3季能否平穩,仍待觀察。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6月CPI年增率0.60%,雖比101年2月的0.25%來得高,但排除這個春節因素所造成的偏低漲幅,今年6月漲幅創下民國99年11月以來最低,即近32個月來最低。
6月CPI漲幅趨緩,除了是受到水果、雞蛋價格跌逾一成的影響,國人薪資下滑、民間消費趨緩也是重要原因,其中,外食費用雖仍上漲,但漲幅(年增率)已連兩月降至2%以下,6月的漲幅僅1.38%,更創下100年6月以來最低。
依購買頻度別觀察,6月每半年至少購買一次者漲2.01%,每月至少購買一次者漲1.69%,一年至少購買一次者,則跌0.74%。至於毒澱粉事件是否影響近月的物價?主計總處官員表示,毒澱粉事件確實使得部分廠商降價促銷,但對整體物價影響不大。
對於CPI已連續兩個月低於1%,這是否意味國內有通縮(daflation)的壓力?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只是通膨趨緩,還稱不上是通縮。
衡量廠商生產成本的躉售物價(WPI),6月年增率-1.90%,為連續16個月的下滑,不過下滑幅度略緩,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受國際景氣復甦仍不明朗,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持續下跌,加以日圓貶值,由日本進口的設備成本降低,因此進口物價下跌,不過隨著中東情勢變化,跌幅有趨緩的現象。
……..文章來源:按這裡